请结合新冠疫情防控实践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展开论述(可以全面论述,也可以专门论述某一方面优势)
王寿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显著优势.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0 年:43-52
康庄; 唐梅.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进展及分析.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显著优势的生动诠释:
- 始终保持中央政令统一
- 快速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强大合力
- 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的创造潜能
- 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和挑战
领导与执政相统一 民主与集中相结合 选举与协商相补充 效率与公平相统筹 活力与秩序相协调
疫情科研攻关成就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郭战伟; 郭治鹏.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生力军——高校科研阶段性工作回顾分析. 中国高校科技.2020 年:23-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疫情科研攻关成就
【内容提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中国制度具有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大事和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等显著优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党发挥制度优势推动科研攻关,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攻坚克难利器。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新冠疫情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传播速度最快、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但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交出了一份令世界瞩目的答卷。在短短两个月内,中国的疫情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挽救了大量的生命。时至今日,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疫情还在蔓延,而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复工复产复学。同时,我们也向世界证明,中国的科研实力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科研人员对于病毒的分析,医学诊断、治疗等手段的研究,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习近平, 《协同推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新华社》, 2020 年 3 月 2 日],“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在疫情初期,我们就在病毒检测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成果。2月22日晚间,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应急审批通过3家企业3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核酸检测试剂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速度快等特点,是目前识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一个至关重要的诊断手段。如今全国各地有着充足的核酸检测资源,并有大量的核酸检测试剂支援世界上的其他国家。
疫苗是完全消除疫情的根本性手段。3月16日陈薇少将成功研发重组疫苗并临床测试。而如今,全球最大新冠疫苗生产车间在中国建成,具备年产1亿剂次能力。即使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疫苗研发仍然意义重大,而中国已经在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上走在了世界的最前端。
一、党的集中领导的是科研攻关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统一领导,确保政令统一。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迅速响应,坚决服从,全力保障了疫情防控需要。在此次面对新冠病毒的作战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防控工作。正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使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有了明确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强大的执行力,迅速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中国在获取病毒核酸序列和分离病毒毒株后,向全国各地研究所和实验室分享成果。在党和政府的不计成本的支持下,全国的研究人员通力合作。
3 月 17 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动手早、方向准、讲科学、齐心协力,是我国疫苗研发取得积极进展的重要原因。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战胜疫情的最大底气
我党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利益,在疫情面前,一切以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第一。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总体战”,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打赢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防控机制。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因此,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汇聚起磅礴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既是疫情防控的最高价值目标,也是制度获得人民认可和拥护的力量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 疫情发生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的要求,组织协调全国的优势,科研力量迅速成立科研攻关组,确定主攻方向,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集中力量展开应急科研攻关.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使科研攻关在短时间内即取得积极进展,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的科技支撑
三、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
多学科联合攻关,持续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和团队建设学科门类齐全和人才资源集中是高校最大的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再次显示了防控工作的复杂性,防控工作不仅需要医学、药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也需要心理学、运筹学、地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此,要紧扣疫情防控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双一流”建设的引领作用和高校不同学科互相支撑的作用,设置重点攻关项目和专项基金,组建融合发展的跨学科团队,吸纳多学科力量共同参与,开展基础理论研究、预防体系建设、临床诊疗和药物研发、防控政策调控和社会治理等跨学科循证研究,不断提升我国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方面的科研能力提升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1.持续加强学科间交叉融合,多领域联合攻关
2月14日,清华大学尤政院士, 董家鸿院士领导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进入临床试用,该系统结合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等多个学科。通常情况下,通过肺部CT影像分析,需要专业的影像科医生花费时间分析几百张影像,而且肺部影像对于新冠肺炎的临床诊断是不可替代。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通过大量珍贵的临床诊断数据,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实现了准确率高,诊断速度快的效果,极有效地缓解临床医生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徐虹、王彩彩:《乡村振兴战略下对精准扶贫的再思考》,《农村经济》2018年第3期。
[2]刘铮、浦仕勋:《精准扶贫思想的科学内涵及难点突破》,《经济纵横》2018年第2期。
[3]刘解龙:《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期阶段的理论思考》,《湖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4]何平:《我国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法治保障研究》,《法学杂志》2017年第1期。
[5]黄承伟:《中国扶贫开发道路研究:评述与展望》,《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本文由 CubeTian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转载前请务必署名
最后编辑时间为: 2020-06-28T13:12:32+08:00